汤红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全区5000+应急第一响应人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省市关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要求
(一)省级文件规定要求
1、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定。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21〕9号)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中的建强救援队伍中要求:坚持专兼合一,支持县(市、区)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基础上,建设不少于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建设不少于2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2、关于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规定。根据《应急管理部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底全国每个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掌握和管理灾情奠定坚实基础”;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以下三项主要工作:一是规范灾情统计报送;二是规范灾情台账管理;三是规范灾情核查核定;
3、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21〕9号)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中要求:行政村(社区)要设立安全劝导站,明确安全劝导员和灾害信息员。根据《河南省基层安全劝导员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安全劝导员是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聘用,报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备案,协助村(居)安全劝导站站长对所在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每个村(社区)聘用不少于50名安全劝导员。
4、应急预案、演练规定。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21〕9号)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中要求:县(市、区)、各类功能区、乡镇(街道)要结合辖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状况,编制针对性强、上下贯通衔接的应急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规范避难场所标识设置,县、乡两级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指导行政村(社区)开展现场处置演练;加强应急救援处置。行政村(社区)和企业等要加强自救互救,提高事故灾害初期处置能力。
(二)市级文件规定要求
1、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定。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郑发〔2022〕1号)文件中要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县(市)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础上,采用政府正式工作人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优化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和功能区要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组织现有警务、医务、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村(居)民小组长、基干民兵、卫生所(室)、学校、青壮劳力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应急救援力量,负责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受困群众救援、受威胁群众转移撤离等工作。实现区县(市)综合救援力量建队率达到100%乡镇(街道)和功能区专(兼)职救援力量覆盖率达到100%。
2、关于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规定。根据《应急管理部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底全国每个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掌握和管理灾情奠定坚实基础”;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以下三项主要工作:一是规范灾情统计报送;二是规范灾情台账管理;三是规范灾情核查核定;
3、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21]9号),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行政村(社区)要设立安全劝导站,明确应急管理员、安全劝导员和灾害信息员,组织动员村(社区)干部、党员及村(居)民代表、网格长(员)做好安全劝导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做好应急管理共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
4、应急预案、演练规定。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各级政府要科学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总体应急预案》基础上,各部门各领域制定专项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扎实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市、县、乡三级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指导行政村(社区)开展现场处置演练。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实施1次应急演练。
二、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情况
中原区于2022年7月5日印发了中共中原区委 中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原文〔2022〕40号),按照省市统一要求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对我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工作责任、工作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都进行了细致部署安排。
确定了办事处建立“1+4”(成立应急委员会,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应急管理体系;社区(村)建立“1+3”(设立安全劝导站,配备安全劝导员,配备灾害信息员,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体系。
(一)应急队伍建设情况。2022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建立了1支50人的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14个街道分别建立了30人的街道级应急救援队伍,共481人;全区社区(村)分别建立了10人的社区(村)应急救援队伍,共1560人;区应急管理局备案登记了5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共195人。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管理,制定了《中原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从制度上规范我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目前,在中原区应急管理局备案管理的社会救援队伍共有5支,共195人。
定期召开年度工作述职会,掌握各队伍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要求各队伍围绕“政治建队、技能练兵、特色强队、安全保队、从严治队”总体要求开展队伍建设。每年定期对队伍开展实地走访座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培育和支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灾害信息员建设情况。按照《关于加强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2020〕11号)文件要求:“确保每个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社区(村)灾害信息员一般由村‘两委’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工作方式以兼职为主”。目前我区共有184名社区(村)灾害信息员。
2023年通过专题培训、参加省市视频业务培训,共组织参加3次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全区205人次参加培训。
2024年4月16日至17,分批次对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村)灾害信息员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共184人参加培训。4月25日至4月26日组织各街道灾害信息员参加郑州市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工作视频培训会议,共14人参加培训。
(三)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按照《河南省基层安全劝导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原则上每个社区(村)聘用不少于50名安全劝导员”,我区目前共有6686名安全劝导员。
(四)应急预案、演练规定。充分发挥中原区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作用,督促各行业监管部门制定本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24年初,经过重新梳理,全区各行业监管部门共制定44项各类应急预案。其中应急管理局负责12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中原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郑州市中原区应急管理局烟花爆竹事故应急预案、中原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中原区工贸行业事故应急预案、中原区地震应急预案、中原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郑州市中原区防汛应急预案、郑州市中原区抗旱应急预案、郑州市中原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中原区自然灾害救助预案、中原区生产安全事故预案、中原区铁路交通事故预案等12项应急预案。
2023年,全区各街道办事处、重点行业监管单位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915次(含防汛但不仅限于防汛),约32万人次参加(其中教育局328次,每次约800人左右);
区应急管理局针对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新装备应急演练、水上应急设备演练,共39人参加;适时组织蓝天救援队进行现场观摩以及区消防救援大队在郑州植物园开展2023年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活动。
2023年度区应急管理局根据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部署安排,组织全区14个街道办事处、147个社区(村),约840人,参加省厅开展为期一周的2023年全省灾情报送和灾害救助模拟演练。共撰写区级灾情报送和灾害救助相关流程文书20篇,微信群发送通知26条;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共形成文书147篇。
截止2024年4月底,目前,已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关于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练兵比武的通知》,制定了《中原区应急逃生演练考核办法(试行)》,初步统计,全区264家企业场所,将开展482场应急逃生演练活动。
积极参加市应急管理局于2024年4月22日至24日组织开展了“2024年全市自然灾害灾情报送模拟演练”。全区14个街道办事处灾情管理人员与157个社区(村)灾害信息员参与此次演练活动,活动参与率100%。
(五)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目前,我区建成了1个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通过政府财政采购、疫情物资的收拢,主要储备有应急发电照明车、防汛应急排水泵站、水上智能机器人、应急发电机、打桩机以及板床、桌椅板凳等以防汛救灾为主的应急设备物资;制定了《中原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救灾物资仓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应急储备物资仓库的管理工作。14个街道建立了16个街道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主要以发电机、救生衣、救生圈、帐篷、手电、编织袋等为主的防汛抢险物资;建成了128个社区(村)应急物资储备点,主要以铁锹、编织袋、救生圈、手电筒、沙袋为主要的防汛物资。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普遍存在一人多用,身兼数职的现象,既是安全员、也是消防员、兼顾灾害信息员同时又是安全劝导员,工作任务多,疲于应付;应急管理全链条工作,都由同一个人负责,工作精力不够,效果不好;极易出现信息传递滞后、协调缓慢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员少、专业知识欠缺、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人员频繁更替、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储备不足。
(二)预案针对性、实战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完善性和贴近实际的可操作性问题,过于简单,某种程度上还有上下一样粗,照搬硬套的现象;应急演练单一,缺乏贴近实际的专业性,不能有效检验预案和锻炼应急队伍,存在演练效果不佳的情况。
(三)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应急事件中,资源的保障是社区(村)面临的一大难题。社区(村)处于城市基层行政单位,资源的调配往往需要上级单位的指挥和支持,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各方协调调度,极易造成救援的不及时。同时对社区(村)应急物质储备的投入的不足,缺乏足够的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无法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
(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都按照要求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但其主要组成人员,多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组成,队伍组成单一,缺乏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平时虽然进行了培训和演练,但训练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应急救援专业知识,整体应急救援能力较弱,队伍整体缺乏相应的专业性。
四、下步重点工作
综合中原区目前情况,我区已初步建立了“5000+第一响应人”的基本框架。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形势,我区目前仅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基础层面,如何做到从有到优,是我们今后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作,这需要集全区之力,从上到下一条心、一个信念全力以赴、携手共同努力,力争使我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一个质的跨越。经过中原区应急管理局领导的调研、走访、座谈以及对其他城市工作方法的学习借鉴,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做实“党建+应急管理”体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融入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委、政府自然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定期研究分管领域、联系街道的应急管理工作,分析把握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规律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牢固树立应急管理全局“一盘棋”思想,应急管理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的责任,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街道、行政村(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对风险隐患实行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二)压实“责任+及时处置”体系。行政村(社区)要积极协助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基本知识、常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负责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含行政村)创建;协助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及水旱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定期巡查检查、督促隐患整治,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管控,第一时间报告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协助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第一时间报告事故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初期处置救援,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转移安置;协助做好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三)充实“平台+应急指挥”体系。整合消防、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地震等调度指挥资源,建设应急指挥“一平台”;配备相关设备,对各职能部门的调度指挥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各救援队伍、应急力量调度指挥的“一平台”,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高效应对”的工作机制。横向与相关行业部门连接,建设应急资源数据库,及时收集来自各行业系统的数据信息,实时连接各行业系统的视频监控资源,汇总分析后形成应急救援需要的各类信息,为科学决策、精准指挥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上下贯通。配置专用设备,上与应急管理部指挥系统对接,及时上报我区的灾害处置情况,下与街道办事处指挥系统对接,形成全区应急管理调度指挥一张网,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
(四)夯实“创建+典型示范”体系。持续推进以创建“郑州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基础,积极创建“河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预案制度、物资装备、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加大激励保障措施,对创建成为国家、省市综合减灾示范区的社区,按照5万元、3万元、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提升社区创建热情,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五)扎实“队伍+专业救援”体系。通过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强化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实社区(村)应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每个行政社区(村)至少明确1名应急管理人员,提高应急管理专业能力素质。试点办事处通过招聘专业人士、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对辖区社区(村)应急救援小分队进行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演练,提升社区(村)的先期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落实“预案+贴近实战”体系。按照应急管理部印发的《乡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社区(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手册。按照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适时开展贴近实际的现场处置演练,增强综合救援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现场处置和应急实战水平。
(七)据实“物资+灵活储备”体系。试点办事处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布置应急物资储备库,做到专库专用,专人负责。按照《河南省应急装备及救灾物资储备指南》标准,逐步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建立日常补充机制,定期维护保养。大力扶持社区(村)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做到小而精。配备小型发电机、局部通风设备、排水泵、乡村大喇叭、手持扩音器、应急广播接收终端设备等必要应急器材。
感谢您对中原区应急管理领域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采纳和落实您的宝贵建议,推动中原区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区应急管理领域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