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基层政务公开
中原区教育局 县级
2023-03-22 2023-03-22
中原区教育系统全面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文化体系是反映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状态的各类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指在学校办学活动中,为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及公私财物安全、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素养而由校内外各类对象共同塑造、践行并对师生员工产生濡染的各类活动状态、实物载体和符号载体的内容总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安全文化体系在校园的延伸和拓展。为创新平安校园建设路径,确保师生员工安全素养系统提升,确保校园总体安全稳定,我局决定在全区教育系统全面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论述为遵循,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提升师生员工思想观念为主线,以规范师生员工行为为抓手,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为依托,以过硬校园安全物态为基础,以展示校园安全形象为手段,全面构建师生、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安全稳定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校园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规范发展和高效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一)形成安全文化理念。通过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园)特点的安全文化理念,得到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执行。

(二)规范安全文化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形成适应本校(园)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使师生员工的行为从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行动,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自动管理。

(三)提升全员安全素养。通过宣传、标识、激励等活动与校园安全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形成人人“想安全、要安全、会安全”的群体氛围。

(四)过硬安全物态建设。通过必要的投入,配备保护师生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安全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安防系统建设更加完善。

(五)展示校园安全形象。建成体现校(园)安全价值观的个性化、系统化视觉载体,对内陶冶师生安全情操,提高心理素质;对外彰显学校安全形象,提高学校社会美誉度。

三、主要原则

围绕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学校安全文化体系创建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需要遵循五项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要正确把握人的本性特征,遵循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推行人性化理念,做到尊重师生、理解师生、爱护师生,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履行安全职责、排查安全隐患、维护安全大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讲安全、全员保安全的良性局面。

(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掌握安全防范主动权的关键,是抓好预防工作。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每个师生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排查安全隐患,抵制不安全行为,从而把隐患和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迅速推开、持续推进、取得实效。要建立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作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坚持相互融合的原则。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需要互相包容才能互相促进,使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与校园文化体系相互补足,全面保障校园教育教学中心任务。

(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社会形势和校园安全防范实际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和充实,要在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和提炼富有本校(园)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完美结合。

四、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全区教育系统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中原区教育系统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教育系统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制定;确定安全文化体系建立的模式和推行办法;制定推行安全文化体系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安全文化理念和体系建设培训;宣传安全文化理念、指导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安全保卫科,分管安全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局安全保卫科负责人兼任副主任,负责全系统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各校(园)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具体负责本单位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作。

五、主要任务

(一)全面构建校园安全理念文化体系

校园安全理念文化,是师生员工关于校园安全以及安全防范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指导和支配安全行为,是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衡量学校是否形成安全文化的根本标志。各校(园)要依据实际情况,架构学校安全文化理念,并把学校安全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之中,达成师生共识共行,保障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1.提炼安全文化体系理念。要结合学校特点、管理模式、岗位状况以及本单位的文化传统,提炼出富有特色、内涵深刻、易于记忆、便于理解的,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形成体系。

2.压实安全文化责任。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确立的学校“1个组织39个岗位”安全职责,在目前推行的层层签订“安全岗位责任书”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岗位安全职责宣讲仪式”、“学校岗位安全职责签字仪式”和“学校岗位安全职责展示活动”,让岗位安全职责成为全体教职工职业素养的有机组成,成为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3.宣传贯彻安全文化理念。各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广泛宣传、自主学习、素质培训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校师生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工作理念、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感。我局将持续开展校长和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强化安全观念、提升能力素质。各校(园)也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

(二)全面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体系

安全制度文化是校园安全防范运作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安全理念文化的具体化、可操作化体现,是学校依法依规安全管理的系统保障,包括学校为了安全稳定及其教学活动,长期执行较为完善的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各校(园)要确保宣传到位,人人知晓、闭环落实、考核兑现,切实使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断增强制度管人的实效性。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三大类: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1.全面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例会制度。各校(园)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有关要求,设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工作,校长是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成员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机构(保卫处),由分管副校长管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安全人员。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各部门主任、安保处与德育处每周对班主任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布置学校安全工作。

(2)安保、门卫管理制度。各校(园)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郑教明电〔2018〕557号)相关规定,严格招聘、使用和管理。安保和门卫应当熟悉校(园)安全管理、治安保卫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熟悉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特点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学校在校门设置门卫室或警务室,24小时有人值守,并配备专用电话,门卫室有警务、消防、急救、通讯、照明、电力等常用设施及校(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24小时联系电话;学校门卫或保安统一着装,配备必要的防暴和防恐怖袭击器材,要严格管理器材的使用;校园要实行封闭管理,对外来人员、车辆实行出入登记制度,外来车辆需登记每一名乘车人员;校外人员来访,须登记并由校内接待人带领方可出入校园;在校学生正常在校时间不得随意外出,确需外出由监护人或学生本人向班主任请假,经与监护人核实后,由班主任或学校主管部门开具请假条门卫方可放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3)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安全检查有计划、有步骤,并明确检查内容、重点和方法,严格安全检查报告、整改制度。

(4)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内容、责任人和不同事故的报告制度。

(5)隐患排查整治制度。严格按照校园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隐患排查形式、时间、内容及处理。

(6)安全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档案整理及时、规范、全面,建立完善的归档、借阅、保密制度。

(7)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工作是全体教职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学校声誉、财物和师生人身经济损失的,视其原因及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8)应急处置制度。规范组织建设,修订应急预案,开展经常的演练,科学指导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置工作。严格按照《郑州市中原区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中原教明电〔2022〕88号)要求,建强配齐应急处置队伍,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及时开展防范自然灾害、火灾、暴恐等方面的应急演练工作。

2.后勤安全管理制度

(1)危房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定期对房屋建筑进行检查,及时上报危房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2)消防安全制度。各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应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管理责任。严格按照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健全“四个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治理体系和考评体系)相关制度。将消防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检查、部署、协调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处室和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3)饮食卫生管理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确保师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4)卫生防疫管理制度。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及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性防治工作。

(5)校园周边治理制度。严管校内、净化周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加大整治力度,完善常态长效执法监管机制,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6)用电、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总务处具体管理负责,全校师生要养成安全用电、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任何处室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则,校内的所有水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维护,均由水电管理部门统一办理。

(7)天然气、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天然气、液化气使用必须专人负责,使用时人员不能离岗,遵守天然气、液化气安全守则,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8)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电梯、锅炉、车床等特种设备须经专门检验机构检验,取得年度《安全检验合格》证,经特种设备监察部门注册登记后,方能使用。特种设备维修、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校(园)和人员承担,文明使用电梯。

(9)车辆管理制度。对车辆出入校园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出入校园。使用校车的学校,制定相关管理和演练制度。因教学任务需要租赁交通工具的,制定预案和使用措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使用。

3.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1)师生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制度。规范面向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各种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责任者,对实验室药品使用保管和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并建造台账,随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关系到学生安全的信息要及时有效的告知监护人,保护学生安全。

(4)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体居住的场所,全体学生必须自觉做好集体安全工作,严格遵守学校宿舍管理规定,发现不安全的情况应及时报告,积极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一切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5)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责任落实至每位任课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6)学生欺凌暴力防控制度,预防和处置校内外学生欺凌事件。

(7)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8)课间及课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课间和活动时段教师按时值班,学生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要求,自觉规范个人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受伤害。

(三)全面构建校园安全行为文化体系

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各校(园)决策层要制定校园安全行为规定和准则,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的约束机制;管理层要按照决策层制定的安全行为规定和准则,进行管理和监督,形成了管理层的校园安全文化;操作层自觉遵章守纪,养成自律安全的行为和规矩,形成师生员工的安全文化。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效果入手,不断探索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新模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全体。通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行为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提高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文化素质和风险隐患的规避技能。

1.学校管理人员安全行为

(1)根据国家、省、市的学校干部教师安全培训计划,组织落实人员参加培训;

(2)新任职校长、主管安全副校长和安全管理干部必须参加职前安全培训;校长、主管安全副校长和安全管理干部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3)学校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以及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学校常见的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操作、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等;

(4)积极参加各级安全培训工作。

2.学校教职工安全行为

(1)各校(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校本安全培训方案,由校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中层干部或外聘专家面组织教职工培训;

(2)各校(园)教职工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内容,教育教学常见法律问题及应对,安全逃生与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常见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置,学校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应对等;

(3)将安全工作纳入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内容;

(4)电工、司炉工、校医、司机等特殊岗位教职工安全培训应当按照有关规章内容的规定,进行校内外的相关培训;

(5)校(园)长每学期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法律法规、师德、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提出并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部署及总结安全工作;

(6)按照岗位分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职工参加岗位安全培训;

(7)利用安全教育基地等机构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自救自护、保护施救、防护应急、急救等实操技能培训,五年内需轮训一次;

(8)建立教职工心理健康干预机制,每学年对教职工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辅导;

(9)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的全员安全培训不少于2次。

3.学校学生安全行为规范

(1)制定安全教育学期、学年计划,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体系之中,并贯彻执行;

(2)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安全教育内容模块,系统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与活动,有序开展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

(3)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安全教育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安全教育的学科渗透;

(4)有专兼职安全教育教师,有教材,有课时计划,有教案,纳入课表,并开展安全教育课的教学研究;

(5)教师要坚持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利用安全日、消防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安全教育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总结;

(7)借助公安、消防、交通、地震、医疗、卫生防疫等机构的专业资源和实践基地,开展主题培训,培训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

(8)寒暑假、节日放假前结合当地特点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重点预防溺水和交通事故;

(9)聘有校外兼职法制副校长或“八员”(法制辅导员、公安联络员、消防指导员、交警护学员、护校巡防员、心理疏导员、城管执法员、市场监督员),每学期到校(园)进行相关专题教育;

(10)有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学有教案或讲义,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详尽的心理咨询资料和记录;

(11)组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教育;

(12)通过团委会、学生会等组织,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监督岗、课外活动安全岗、安全监督员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

(四)全面构建校园安全设施文化体系

进一步开展安全设施文化建设,确保校舍建筑安全、校园设施设备安全及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强化物防、技防建设,确保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建立与当地综治、安监、公安、工商、交通、市场监管、城市管理、食药监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配合,切实形成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广泛宣传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物防建设方面

(1)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质灾害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安全需要的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室、停车场、地下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心理咨询室;

(2)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按照消防标准化建设配齐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有防雷设施和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园电气、暖气、燃气和特种设备符合建设标准,校内门、窗、护栏讲台、课桌凳等满足安全要求。

2.技防建设方面

(1)学校四周有与外界隔离的围墙或栅栏等,高度符合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学校所有出入口、学生宿舍区安装出入管理系统;学校财务室、库房、食堂操作间和储藏室、计算机室、化学药品库等治安防范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窗和防入侵报警设备;

(2)学校门口、主要通道、活动场所、治安防范重点区域和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图像资料保存不少于90天;

(3)周界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入侵报警系统要实行24小时值守监看,并做好值班记录;各类安防系统运行稳定,定期进行维护检测,有维护检测报告;

(4)建立校级指挥中心,具备支持视频会议、监控各类系统运行和保障值班生活等功能。

3.校园周边治理方面

(1)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减速带、标线和标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2)学校大门外一定区域内应由属地公安机关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及回放视频图像应能确保特别是夜间清晰显示监视区域内人员活动和治安秩序情况。

(五)全面构建校园安全形象文化体系

安全形象文化体系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直接表达,它兼顾学校工作所涉及方面的不同需要,以安全为核心,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形象展示方案使学校的安全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安全形象。

1.结合学校特色的安全理念体系,系统设计制作学校安全徽章、标准字、标准色,完成学校安全工作的自我视觉表述;

2.按照学校日常安全防范内容,以及指定、承办、自办、互动四类学校安全活动,对应制定学校安全标示标牌,在校园内外、楼道门厅、广场走廊显要位置以及重点防范部位进行展示;

3.各校(园)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电梯、落地玻璃门、在建工地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防护设施;每个教室、宿舍、礼堂、食堂等公共场所配备紧急逃生路线图;

4.各校(园)对应线下安全形象文化体系的核心元素,制定本单位线上安全文化标示体系,实现安全文化更加高效的传播。

五、实施步骤

郑州市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从2022年3月开始至2024年年底结束,共分为“筹划准备阶段、试点观摩阶段、实施推进阶段和总结提升阶段”四个阶段进行。我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逐步推进。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园)要高度重视新一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成立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及时解决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层层部署工作。

(二)搞好结合,加强队伍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与“平安校园”创建相结合、要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相结合、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建立师生安全文化队伍,形成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长远规划,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诸要素的引领、推动作用,既要从大处着眼,明确长远发展目标和任务,又要从小处着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切实把安全文化建设任务落实到校园。

(四)加大投入,强化督导考核。加大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提前做好安全资金预算申请,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各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强化工作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区教育局将通过经常性、专项、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结果将作为对各校(园)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强力推进。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